首頁 » 教學課程 » 課程設置

課程改革實驗

2013-05-31

 

西外堅持中西融合的辦學模式,積極參與上海市課程改革實驗,不斷探索適合時代要求、切合學生實際的課程改革。

一、西外大課程整合實驗:

  將國家與地方規定的課程、本校開發的校本課程以及國際公民教育諸方麵的內容進行整合,逐漸形成具有西外特色的大課程概念。由人文修養、科技探究、藝術審美、健體強魄和社會實踐等五大板塊組成,所有這些課程都列入西外的課程表。

1、批判性創造性思維課:引進國外師資及教材,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通過獨立思考、判斷、推理、辯論等一係列課堂及小組活動,培養學生批判性創造性思維能力。

2、多學科綜合實驗課:培養學生多學科知識交叉、融合、互補、生發的能力。這些綜合課程將不同學科教學內容整合成一節課,同樣的內容,學生可以結合不同學科的特點進行知識的探究,培養學生知識的綜合運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國際公民教育:將“責任、誠信、忠誠、尊重、自信、愛心、寬容、自律、勤奮、公正”等十項教育內容分解到每月的教育主題中,一個主題教育結束後,學校結合學生的自評互評,給出相應的等級。學年結束後進行總評,向達到要求的學生頒發“國際公民證書”。在西外,此證書是能否畢業的重要條件。

  在學生作業方麵進行了大膽改革,推出德育作業。將學生每月的世界公民教育評定、與導師溝通交流、參加青春期心理教育、團隊合作精神、在校外社區的表現、獻愛心活動、參加革命傳統以及曆史文化教育、抗壓及耐挫折能力等皆納入德育作業的範疇,並進行檢查和評定,作為國際公民認證的重要條件。

  高中學生入校後每人都要製定符合自己實際的學習計劃,對文化課學習、國際公民踐行情況、生活成長情況提出目標,學年結束後向老師、班主任、校長、家長進行“述職式”彙報。

4、將“導師製”引入校園:學校為每一位進入西外讀書的學生安排一位導師,全體老師都是德育工作者。導師要定期或不定期的找學生了解情況,和學生溝通交流,幫助學生解決成長期、青春期的困難和困惑,有問題及時和家長溝通,是連接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重要紐帶。每個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授者,又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心靈的嗬護者,教師和學生亦師亦友。導師製倡導了師生人格平等的新風尚,培育了新型的、和諧的師生關係。

5、學生評價方式改革:改變傳統的以書麵考試為主的單一的學業評價方式,結合學科特點,采取多種形式,多角度全方位考查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

  西外開發了數十門拓展型課程,如牛津辯論課、中外經典閱讀課、數學思維訓練、機器人、國際禮儀、舞蹈、生物世界、外教英語及現代西方文化、戲劇欣賞與表演、武術、足球、高爾夫、網球等,為學生的素質拓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二、預初年級課改實驗

1、采用獨特的教育方式,促進學生的三個發展:(1)充分發展。(2)和諧發展。(3)個性發展。

2、探索獨具特色的“西外課程”,逐步破解因材施教難題。

課程實驗:

 (1)國家課程和校本課程之外,增設“數學發展課程”,“中外經典課程”,“語文讀寫課程”,“綜合實驗課程”,“頭腦風暴”,“學法指導課”。(2)在常規課堂教學中增加表現性課程和實踐性課程。

教法實驗:

(1)同質小組、異質小組共存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2)英語課程的“表現性教學”,數學課程的“預學練模式”,語文課程的“強化功底訓練”

學生評價方式實驗:

(1)“西外獎券”。(2)學習品質報告-學業導師。(3)學業成績動態曲線。(4)西外傑出學生評選。

三、國際化、多元化、個別化教育課程整合

1、雙語係列班課程實驗。從幼兒園開始,實行雙語教學,實驗中外雙班主任製,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研究和多元國際文化背景下的教學研究,探索中外優質課程的整合,同時遵循培養學生“精中國文化,有世界眼光”的思路,開發中西方文化特色課程,開展國內外節日禮俗係列活動。

2、高中部國際課程實驗。教學采用中英文授課的方式,配以外教和國外原版及校本教材,實現學生在國內逐步適應國外的教學方式,兼顧國內會考和海外學習的雙層需要,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基礎及需求設計孩子的穩妥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