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课程 » 精品资源

说课稿(高中)

2014-03-14 点击数:

 

说 课 稿

——《诗词“炼字”一字传神》

周鉴   (西外)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西外高三语文教师周鉴,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诗词“炼字”一字传神》,下面我将从说教材(专题)、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专题):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代诗人特别注重锤炼语言,尤其是炼字,杜甫“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说的就是炼字。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炼字是我们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如2005年上海秋考的第14题,“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2006年上海秋考第16题,“‘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2008年上海秋考第16题,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都是从炼字的角度来进行赏析。结合专题教学要求和高考出题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炼字题的解题方法。『研读赏析要掌握的』

2、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整体感知要达到的』

由于本专题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诗歌鉴赏炼字题的解题方法。

因为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为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讨论法和练习法。讲授法、点拨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讲授及适时点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消除对诗歌鉴赏的神秘感,增强诗歌鉴赏兴趣。讨论法:诗歌鉴赏,有一定难度,组织有效地讨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练习法:通过一些经典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 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是:今天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专项,从近几年高考语言鉴赏题可知高考主要考两类: 【投影】①指出语言风格;② 鉴赏某个字的妙处(炼字)。

 这节课,我们来探讨第二个考点,随即出示课题: 【投影】 《诗词“炼字”一字传神》,明确目标: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炼字题的解题方法。,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此导语入题快,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能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 

鉴赏方法指导: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

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 、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其次,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方法,并特别注意动词、形容词、数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及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

环节2:高考链接。

1、2008年上海秋季高考第16题,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 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  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 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 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答题思路:本题考查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要求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能力层次级为E。

这里“雪”和“朱”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因此赏析时要注意由此及彼,先谈文字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字面义,再揭示文字背后所蕴涵的情感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和效果。

答案:“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

 【巩固练习】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子岗   裴 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提问:请谈谈“侵”“拂”两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让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出了云光山色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小结:

【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以及在

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和效果。

 环节3:研读赏析。

 3、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     请问“一”字好在何处呢?

 点拨:梅花在百花之前开放,可算是“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这枝梅不同寻常,突出了梅花开得早的特征。

 问自己:

作者想写什么?   梅开得早。   (据标题、上下文、创作背景等揣摩)

有没有写出来?   写出了。     (写出了……描绘出了……抒发了……)

怎么写出来的?   用“一”字。 (用了何种手段)

写得怎么样?     更突出了     (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复习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边听边思考,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归纳出解题的一般规律,进而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巩固练习】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作者想写什么?    离别的痛苦。

有没有写出来?    写出了。

怎么写出来的?    通过“看”这一动作。

写得怎么样?      淋漓尽致!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小结:  作者想写什么?      (意图)

内容上有没有写出来?(达意)

怎么写出来的?      (手段)

写得怎么样?        (效果)

点拨:赏析诗歌的语言,应切记不能把它孤立起来分析,而要联系上下文,联系诗歌的主题,联系形象特征,还要联系标题或文末注解、说明等。总之,要整体把握,全面评价,重点突破。

(此环节力图学生能举一反三,掌握诗歌鉴赏炼字题的解题方法,以领悟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达成目标。)

 环节4:检测练习。

 5、下列诗句中的一些字各有其妙处,请任选一小题加以鉴赏。(可七嘴八舌,自由发言)

  • • (一)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王维《使至塞上》)

  • • (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 • (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 • (四)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参考答案:

(一)“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二)“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三)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

(四)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

这些题表面上看来是对字词的赏析,实际上是对诗歌意境的赏析。只要领悟了它们的意境,答案就迎刃而解了。

 环节5:布置作业。

6、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高三语文第一册教材第五单元中的《诗词三首》,任选其中一首,写一段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附注:在松江区高三年级“教师教学技能”评选活动说课比赛中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