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课程 » 教育科研

走出课堂的课题研究: 在行走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2016-05-30

 

    高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生都要进行研究性学习。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围绕研究课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和小组合作,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社会或生活问题的过程。但实际上,在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面临很大困难,比如现行学制下时间和精力上的限制,学生研究能力的欠缺,特别是学生问题意识的薄弱等。为了突破以上桎梏,也为了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对高中生成长的巨大作用,我校探索了一条新的研究性学习之路——在行走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走出课堂,走进山野,直面现实,直击生活,去找寻研究课题,去求解课题答案。

    行走课程是西外非常有特色的一门实践课程,从建校至今,已经坚持了10年。西外的行走课程分为三个板块:境外和省外的大型走;省内和市内的小行走,以及校内的微行走。与国内大多数学校的社会实践课程不同,西外的行走课并不是让学生走马观花似的集体“旅游”,而是试图通过研究性学习,将行走课程与校内课程进行完美的结合。行走课程的时间也不是安排在寒暑假,而是放在学期中间,作为必修课程的一部分。学生们的行走路线南下最远到都江堰,北上最远抵希拉穆仁大草原,足迹踏遍神州三分之二的国土。泰山、井冈山、安阳红旗渠、敦煌莫高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乌鲁木齐国家博物馆、成吉思汗陵,这些著名的景点,这些祖国的瑰宝,都成为了西外学子探究钻研的课程资源。

    十年的尝试和摸索,我校已经形成了在行走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首先,行走课程之初,各科老师都从本学科的角度,先介绍本次课程内容和行走地点,引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其次,根据各科老师的选题指南,学生确定自己或小组的研究性课题,着手制定研究计划。并且,要在出行前,完成研究性课题的资料收集、筛选工作。在行走课程中,各科老师不仅会随行,而且及时引导学生们在旅途中多思考,多提问,多搜集信息,学会向生活学习,向社会学习。最后,行走结束返校后,老师会指导学生继续进行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论文答辩。迄今为止,师生共同完成了上百个课题,比如《时尚敦煌》、《我眼中的西北风》、《沙漠中的生命》、《舌尖上的西北》、《一座雄关的背影》、《丝路·思路》、《飞天·酒泉》、《永不退色的美——敦煌壁画中的色彩研究》等,出版了两本研究性学习论文集。

    通过在走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实现了学科课程之间的有机融合,加深了学科课程内容和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而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的精神;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2016-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