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8
教师,神圣而光荣的职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外外国语学校,教师们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诠释着教师全部的职业道德。作为一个大型寄宿制学校,学生每周五天生活在校园里,学校就是学生的家,“家”中每个成员每天都会产生这样那样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心理的波动、情绪的涨落、意外地惊喜、偶然地失误、无意地碰撞、小节的放纵、成绩的起伏等等,教师的关爱、引导就显得特别重要。在西外这个和谐的人性化管理的社区里,师生间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孩子的老师“妈妈”
西外运动场碧绿的草坪上,五(1)班的小朋友正在做游戏,游戏的同学中间有一个大“学生”的身影,她就是该班班主任欧阳教师。欧阳刘佳这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专业毕业的硕士生,深深地爱上了教育,爱上了她的那些孩子们,甘当一名孩子王,她以自己的爱心、执着的事业心以及和学生平等友好的交流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也赢得了家长的认可。
小曹同学是五年级上学期转入五(1)班的。这个孩子有点儿任性,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有些问题,家长对他颇感无奈。刚接触这个学生时,欧阳老师也感到很头疼。但是她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他的闪光点,都有发展的潜力。为了帮助小曹尽快适应西外的生活,欧阳老师三次到他家中家访,了解他的具体情况,针对他的特点,不断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和家长沟通,和他们一起探索最适和的教育方式。欧阳老师是个有心人,每天不厌其烦地记录追寻孩子成长的轨迹,小曹发生的每一件趣事,每个进步,欧阳老师都做了详细的分析,从而进行正确的引导。小曹聪明、善良、大方、乐于助人,欧阳老师就在这些方面不断地鼓励他。在他学习缺乏耐心难以坚持时,欧阳老师陪伴在他的身边开导他,为他打气:“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再努力一些就更好了。”在他想妈妈哭闹的时候,欧阳老师悄悄地跟他说:“妈妈不在身边,我就是你妈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曹在学习成绩及行为习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也和老师建立了非常亲密的互信关系,成了知心朋友。今年三八节,全班同学给欧阳老师的特殊礼物和他与同学们的信件交流、沟通,进一步建立了师生、朋友之间纯真关系。
●、“洋”班主任。一年级国际班的一个学生家长赞扬自己的孩子说,孩子在家里吃饭时打了个喷嚏,很自然地会说“Excuse me”,其实,西外的孩子在国际礼仪方面都已养成了一些好习惯,学校还专门开设了这门课程。国际班学生入校仅仅一个学期多一些,平时的会话就大多用英语了,还能用英语撰写小文章。这一切,是与国际班的班主任、外教易老师分不开的。来自加拿大的易(中文姓)老师在一年级国际班的学生身上倾注了不少心血呢。
国际班每天有4节连续用英文为语言载体的数学、科学等课程,构建一个半天的英文学习环境,班里的孩子英文水平参差不齐,易老师就在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学生小霖来自内地城市,未接触过英文学习,易老师就制定了专门的教学策略帮助她学习英语。开学初,小霖只能说简单的英语词语,对于英语学习缺乏信心。易老师先告诉她不开口说英语,任何人都很难说好英语,易老师根据小霖的英语水平把她分在适合的学习水平小组里,让她参与适合自己水平的英语学习,参与拼写,阅读,写作等活动,这些活动不断地增强她学习英语的信心。然后,易老师再给她一些较难的任务进行挑战尝试。小霖很喜欢这些学习活动,在2个月内就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易老师的持续帮助下,她已经能够流利地用英语进行口语和书面交流。成为班级英语学习最好的学生之一。上学期末,她还在小学部的英文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学生的严师益友。初一(5)班男生比较多,学生自然喜动不喜静,课堂上显得有些太活跃,特别是自修课,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班级的学习成绩也受到了影响。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李老师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研究,找了不少同学谈话,初步摸透了情况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她认为,爱动、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是不少学生的特点,“太活跃”是失控的表现。李老师将严与爱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偶有违纪现象的同学进行谈话沟通,以校规校纪进行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严重违反纪律的同学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对表现好的同学大张旗鼓进行表扬,弘扬了正气,使班风班纪大有好转。小强和小峰以前一直是任课老师、班主任头疼的角色,经常制造点儿小插曲,并以此为乐趣,李老师耐心地做二人地转化工作,多次找两个谈话,和家长联系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通过几方面的努力,两个人的精神面貌渐渐地发生了变化,学习也知道用功了,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一位同学在周记中这样写道“老师象妈妈一样慈祥、和蔼可亲,我要好好学习来报答老师。”家长也多次打电话表示感谢。现在的初一(5)班,班风好、纪律好,团结好,班里整体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年级活动中还得了不少奖呢。
●、高中生的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的宋老师是西外年轻的学生导师,刚走出大学校门宋老师就面对一群大孩子,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导师制是西外的一大特色,高中学生的导师可不是那么好当的,象学校其他老师那样,宋老师可没少劳神。学生情绪不对了,她察言观色,及时做工作;学生学习偏科了,她亲自指导学英语;学生学习进步了,她她和学生一起分享成果;学生生病了,她更体贴入微的关心。一次,离期末考试只有一个月了,她观察到一个学生情绪不正常,思想压力很大,通过谈话了解到该生学生母亲对孩子要求很高,心理压力大,宋老师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建议学生和妈妈好好沟通一下,告诉妈妈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今后的打算,并将自己的苦恼也告诉妈妈,以取得妈妈的支持、谅解和配合,宋老师还建议学生采用小纸条、书信等形式和妈妈交流。同时宋老师又和该生的班主任进行沟通,希望班主任也帮助做学生母亲的工作。在各方的协助下,家长的工作方法也有了改进。该生放下了思想包袱,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宋老师经常性的、耐心、诚恳的谈话和科学方法的指导、点拨,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她那厚厚的导师日记,就是她辛勤工作的见证。
●、小学生的大朋友。学生处的王老师是学校的大忙人,早锻炼,操场上的喇叭里会准时响起他浑厚的男中音,校园、教学楼里,经常看见他在同学们中间,互相沟通交流,全校初中学生,百分之八十他都能叫上姓名。同学们有什么心里话也愿意和王老师谈,有什么烦恼也愿意和王老师倾诉,他和学生的友谊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最近有一件事至今还令初中部的小张同学和家长感激不已。小张同学在三个礼拜前不幸骨折,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困难。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意外,老师和其他同学纷纷伸出援手,帮助小张同学度过难关。小张同学身体重个子大,又在教学楼四楼上课,上下楼梯困难,一般人背不动。王老师身兼数职,本来工作已经很忙,他试着背小张同学上下楼,一次两腿就发颤,可他还是凭借自己的毅力每天晚上不厌其烦地接小张回宿舍。这件事不但令小张同学和家长感动,其他同学和老师也同样受到了震撼。
在西外,助人为乐已成为一种风尚,好的校风就是这样慢慢形成的。
● 、生活指导老师。她个子不高、但很精神,神态慈祥,脸上经常挂着笑容,她就是一年级生活教师李老师。对于一年级住校生来说,家长最关心、也最不放心的就是住宿了。李老师靠自己细心周到的工作使家长们松了一口气。冬天,气温一降低,她就一个一个检查学生穿的衣服够不够;天气预报有雨,她就让学生一个个穿好雨衣;夏天学生睡觉后,她一遍一遍检查学生的蚊帐,生怕蚊子咬了学生。她细心观察学生,一发现学生情绪、语言、行动、脸色有异常,就马上陪他们到学校医务室检查,如果发高烧等严重症状,她亲自陪学生到医院。学生芳芳患有慢性病,需每天按时服药,开始家长很不放心,担心耽误了吃药导致病情加重,李老师牢记在心,坚持让学生按时按点儿服药,从没有误过一次,芳芳的病身上不能出汗,李老师就在芳芳热的时候给她擦汗。日本学生优子皮肤有病,李老师每天笑容可掬的给她涂药,并用手给她轻轻按抚,以减轻她的紧张情绪,家长们非常感动,一再表示对李老师和对西外的感谢之情。李老师只是西外生活老师的一个代表,在西外外国语学校,几乎每个生活老师都表现的可圈可点,在学生中享有威信,也赢得了学生家长的好感,他(她)们已经成为西外教师群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西外的教师群体,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团队意识强,富有爱心,充满朝气和活力。他们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开发学生智力,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信与自尊,成为构建西外和谐人文社区的重要力量。我们期待着,在他们的精心培育下,有更多的精英人才从西外走向社会,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