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课程 » 教育科研

特色课程,老师如是说

2016-05-31

 

经典阅读教师心声: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形成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语文课堂教学和教科书固然重要,但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内容上传授的知识都是很有限的,主要任务也只能是起示范和引导作用,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来自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课外阅读,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妙世界。能指导学生认识人生,热爱生活;召唤学生张开思考的风帆,在书海中遨游;启迪学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寻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个性,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经典阅读是我校贯通小学、初中、高中,涵盖国内与国际部各个层面的必修拓展课。

经典阅读实施举措

(一)固定阅读时间   养成读书习惯
    著名语文教育家 叶圣陶先生作过一个统计:初中学生一个小时可以阅读一万字,即使费点心思的,也可以阅读5000字,一本大约10万字的书,每天只读一个小时,20天就可以读完,一年可以读18本,中学三年可以读54本,再加上两个假期,以八个星期算,每天读三个小时,三年又可以读24本,总共78本,780万字。所以“只要坚持不懈,成绩是很可观的”。虽然我们没有叶先生所讲的那样充足时间,但我们可以让学生保证在校每天30分钟读书时间,双休日在家要求学生们阅读课外书不少于2000字,作不少于200字的读书笔记,摘录文章的精彩语段、词句,并让语文老师和家长监督签字。“学生并非不愿读书,也并非真的没有时间”。如果能强化固定阅读时间,养成读书习惯,确实对学生良好阅读状态的保证,阅读氛围的形成,培养阅读兴趣及增长学生的人文底蕴都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精选经典读物   导引阅读品味
      经典读物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必须与学生的文化层次、思想水平相适应,必须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时代的发展。回首人类文坛,群星闪耀,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审视当今出版物,鱼目混杂,美丑同在。如何从这既多又杂的作品中,选出品位高、质量好、语言美的经典读物,使学生获得有益的知识营养和精神食粮这是我们经典阅读课题组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预初年级的学生爱幻想,这就意味着他们喜欢阅读充满幻想的故事,因此可推荐他们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这个阶段,学生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引学生阅读一些具体形象的故事、寓言作品为主。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们的思维已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特别是初二年级下学期及初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占较大比例,学生的审美情趣已有较大发展,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千古传诵的经典美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综合人文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认识世界的人生观。
    现代社会需要高度重视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载体,以丰富的内容体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紧跟时代脚步,在时尚开放的网络文化阅读中汲取营养,在丰富多彩的网络阅读中健康成长。
   (三)指导阅读方法  锻造经典成效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作者、文本与生活体验之间实现着多种视觉的融通,因此,要鼓励学生边阅读边随时记录“智慧的火花”。一是要摘抄点评,要求学生准备阅读记录本,书读得越多,摘抄也越多,老师定期检查,督促学生养成习惯。二是写读后感,读完一本书,总有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把这些想法及时地有意识地记下来,就是读后感。这是摘抄点评的深入和细化,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三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仿写、续写、改写、扩写、缩写、故事新编……在各种类型的写作中,学生既丰富了原作品内容又升华了自己的理解。对原作的再创造使他们不自觉的模仿原作的语言风格、叙事技巧,潜移默化地领悟了阅读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华,由于亲身体验了写作的甘苦,才更易于感悟语言大师们驾驭文字的高妙。
    培养学生读思结合的阅读习惯。班集体同学之间的交流探讨,对于阅读内容的深入,阅读氛围的营造,阅读习惯的培养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放声诵读美文佳句,将书面语言转化成口头语言,这是最普通,也是最有效的展示方式。但初中高年级学生可能对此积极性不太高,如对这一方式把握不好,容易流于形式,学生读书只是应付了事,导致学生对所读材料缺乏深入的思考,“读而不思则罔”。所以经典阅读要强化指导学生读思结合。
   (四)改进多元评价  提升阅读愉悦
      经典阅读不能运用单一的分数评价标准,要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开展“摘抄报比赛”、“诗词美文朗诵擂台赛”、“优秀读书心得展评”“经典阅读征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只有充分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阅读成果的舞台,让他们有一种阅读愉悦成就感,才能更好激励学生阅读经典。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记录本,形成评优奖励的制度。在阅读组织指导中,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伙伴,并组建经典阅读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或交流,并进行多种形式的评比,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这种以班集体小组为单位开展的竞赛,不仅引发同学们的良性竞争,还有利于同组成员间的相互提升,可持续发展对经典阅读的长久兴趣。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有一种愉悦成就感。

黄素珍教师心声:

    我的创意美术课的宗旨是“我想象、我创造 、我快乐”。我认为美术课程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学会用艺术表达自我,为生活,创造乐趣和不可思议。通过儿童的绘画内容使孩子开拓美的眼界,打开想象的大门。所以我创意美术课的教学就是通过让学生利用身边一切材料,充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在享受创作创作的快乐中同时学习绘画基本技巧。绘本创想只是创意美术课的一个分支,它是将美术和其他学科融合起来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我的创意美术课的主要几个方向是:

1、以创意创新课程为主,用多种绘画形式和材料进行创作,如:绘本故事思维模式训练。在水桶上画画,小组的形式做彩泥的场景(我会设计不同的主题,比如动物乐园,恐龙王国,海底世界等等,具体内容学生自由创作,培养同学们团队意识),还有捏出来的卡通书签,卡通漫画课程的设计。增加设计课程:羊年邮票设计,T恤设计,手机UI设计 。同样是画画,但是我给他们打印好的手机模型里面画画,设计图标,学生很兴奋,兴趣提高了,画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了。2、当然也不能忽视基础训练,线是造型的基础,分别设计了黑白装饰画,用线造房子,鞋子写生,人物组合写生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3、跟节日各种活动的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如,母亲节青花瓷瓶插花送给妈妈。新年明信片等等。平时教学中我们可以更多的跟生活,热点结合,跟孩子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并且是她们感兴趣的东西,自然更加有干劲。 4、和学科的整合,上学期是和英语学科结合做的绘本,这学期和语文学科整合,根据语文课本的14个作文主题,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学生在文字方面会更加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一些。5 、同时提倡走出课堂,带领学生到户外,写生创作。

 

行走课程教师心声

    从西外建校伊始,行走课程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从开始2、3年的1.0版本的行走课程,老师们慢慢认识到了行走课程的意义。它既能培养学生刚健的人格亦能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怀。慢慢的我们从单纯的德育主题式行走如井冈山革命之旅;泰山文化之旅向学科整合;德育渗透;贴近生活的行走系列升级,开启了如河南安阳寻根主题探究行走课程;以“侬好,上海”为主题的多个子系列的认识上海的行走课程;从单一地结束后写游记或感想式的评价小结方式向学科教师指导下的课题研究式开展课程学习,多种成果展示,以及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感受性评价的综合评价方式转变。我们的幼儿园和小学部的学生们会带着自主学习单,分主题的,每月一次走进上海的各类博物馆、艺术馆、植物园、家长的工厂农庄等学习场所;中学部的学生们探秘了上海的弄堂,走访了创意园区,登上过长兴岛,品味过西塘水乡之韵,赏鉴过苏州园林之美,每一次的行走前的一周教师们会做在一起根据主题分学科为学生铺垫必要的基础知识,并且协同布置综合探究任务;而高中部的学生足迹从井冈山,泰山延伸到河南,到甘肃,到内蒙,华夏广袤的天地就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地平线!

 

生命科学教师心声

      ----- 史佳磊 

    我是一个平凡的生命科学教师,但生命科学却让我觉得如此的不平凡。生命是伟大的,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宇宙间独一无二的,你的话,你的动作,你的微笑,都是无人可以替代的。每每在课上,把一个个生命的故事,一个个物种的奇特告诉给学生,学生眼中的好奇和惊叹,是我最大的享受,因为我想要传达的就是这个,生命是伟大而奇妙的。

植物不是小动物,你给它食物,它就会亲近你,食物多一点,它就多吃点。植物的不一样是因为它严格遵守自然法则的,水多了会烂,水少了会枯,在阳光房一般的空中花园里,对于植物的要求就更加严苛了,虽然有充足的光照,可是通风度一般以及过高的气温,让植物面临巨大考验。除了自然条件外,资源也十分紧缺,所有木质花盆中的土都被大量的麦草根牢牢固定住了(所以帝都周遭要强调种植防风林,多种绿色植被,因为植物根系有保持水土的作用,缓解土地荒漠化),只能把所有的盆里的土全倒出来,慢慢把土弄散,挑走特别大的根,再把能用的土装回一个个盆里,可是这些土太久没有浇水了,风一吹,就会有大量尘土飞到空中,形成风沙;另外,缺水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植物的生长全赖光合作用,而水是光合作用最主要的原料之一,植物没有水就好比人没了三餐,于是所有用水都是老师和同学一桶一桶到卫生间打满后提过来的(在此感谢初三学生在学习之余还来帮忙),而提水过程中,学生非常重视水桶中水,尽量不让它们洒出来,从中我也看到了大家对于水资源的重视,其实也是对于生命的重视!那么,即使能暂时解决眼前土和水的问题,但是还是没有植物幼苗,也没有植物种子,于是学生、老师们自发地向我提供种子和幼苗,我也从家里带了些苗,就这样,可以说是无中生有,空中花园重新慢慢恢复生机了,只是恢复的方向有所偏离,由于大家给的种子和幼苗都是蔬菜,不是鲜花,所以空中花园最终朝着菜园的路越走越远了。

    刚种下那会,几乎天天得跑好几趟,因为菜园的温度过高了,水分蒸发得实在太快,种子刚刚萌发的幼苗经不起这般摧残,所以我不仅要给植物多浇水(是花洒浇水,不是大把大把浇水,主要是降温),还有原有的托盘搭出一个个袖珍遮阳篷,给刚出生的小芽遮阳,避免它们被扼杀在萌芽当中,就像你抱着刚出生的小婴儿,看着她细细的胳膊,小小的脑袋,不敢有太大的动静,生怕力气大了弄疼她,又怕她小胳膊会不会折了,那就是捧在手心里的疼爱(感谢每一位父母无私的付出),但是即使你倾尽心力,活不下去的还是会有,因为它们真的太脆弱了,不仅小芽如此,移栽过来的幼苗也十分脆弱,在服盆(植株适应新环境的过程)期间,有3-4棵小辣椒和小茄子牺牲了,实在是太可惜了,但是自然界就是这么铁面无私,适者生存的道理相信每个人都能明白。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种子萌发的小芽长大了,移栽的植株也服盆了,整个菜园变得有生气了,接下来就是日常养护。就是小狗饿上一天后,吃饭往往都是狼吞虎咽的,同样的,植物倘若没有水,那就离死不远了,在蒸发量如此巨大的阳光房里,没有水是万万不能的。老师和同学们就像是接力跑选手一样,一次次的打水,一次次的往返在卫生间和空中花园之间。就像那句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一样,条件再不好,也不能让植物再被活活晒死了,大家齐心协力,困难一定能克服!

    植物长得越来越大了,浇水量也越来越多,原来一桶水,慢慢的需要两桶水才能浇遍,再后来得十桶水才够了,说明,植物长得真的很大了,这时你会发现,当你一心扑到种植上,尽管它们长得没有动物快,尽管它们不会对你笑,尽管它们不会黏在你身边,但是它们会尽最大努力去生长,去不浪费每个活下去的机会,给多一个细胞活着的努力,只要看着它们好好的,越来越好,心里的满足感是无穷的。

    当我们付出真心浇灌植物,植物也一定会回报真意努力绽放。

2016-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