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教育 » 初中双语课程

自我觉醒,在语文课堂之外延续

2016-06-28 梁慧萍

 

编者按:
西外智慧教学论坛,推出了二十余节公开课以供教师观摩交流,有这么一位老师的公开课,引起了老师们的热烈讨论。这节公开课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呢?先让我们来看看这堂课的实况吧!

学生站着讲,老师坐着听,大家团团坐,欢乐来研讨。亲爱的读者们,你一定也都归纳出这节课的特别了吧!
这节特别的公开课便是西外国际部梁慧萍老师和六年级九班的学生为大家一起呈现的。在这节课中,梁慧萍老师有力地展现了她的语文主题教学法思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梁老师是如何组织这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吧!

一、课程建构——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而非课堂
当下流行的教育理论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我也尝试着对学生进行分组,组织发言。然而因为学生学习习惯比较差,缺乏学习动力,班级人数又有25个人左右,这种课堂模式会使纪律混乱,效率低下,学生非但无法展开有效的讨论,反而借讨论的机会聊天,耽误教学进程。然而如果再次回到中式满堂灌,那如何才能进行教学创新呢?
经过反思,我认为我对课堂的理解有偏差,课堂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教师或以学生为中心,但是真正的学习一定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只是学习的起点而已。根据西外学生的学情,我认为在高一语文课堂上,教师占主导地位效果更好,在作业上可以让学生占主导地位,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根据这一主导思想,我个人进行了主题教学的探索。

二、主题教学初探
我所进行的主题教学,使用的是沪教版二期课改教材,我将以六年级下课本为例,具体阐述主题教学的操作方法。
(一)通过综合探讨一个单元课文所呈现的深意来确定研究型作业的“主题”
沪教版六下下第一单元的选文朱自清的《春》,林斤澜的《春风》,宗璞的《花的话》以及四首关于春天的古诗,这一单元主要是在探讨春天的美。我在授课中,摒弃了繁琐的景物分析和修辞不讲,而是扣住“你在哪里感受到春天”的主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最终形成了五个研究方向:春花组,研究不同国家的国花和在文学中的象征意义;春语组,学习冰心体和古体诗,自己创作一首小诗;春茶组,采访获得关于绿茶、红茶、黑茶以及普洱的知识并进行茶艺表演;春香组,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香水的分类与制作流程并绘制海报;春趣组,模仿《花的话》创作话剧。
在主题教学的研究思路下,课本不再是考试的范本,而是研究的起点,是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药引子,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石头。学生因为在学习之前知道要做研究型作业,因此在课上便会格外仔细地听课,以便寻找灵感,好在本单元学习完成后“学”以致“用”。

(二)通过头脑风暴帮助学生确立研究型作业的主题。
学习完一个单元后,老师便要和同学一起探讨如何立足课本,开始我们激动人心的创造性学习旅程。如第五单元主题是“生活中的科学”,选了5篇说明文,要求会使用列数字、列表、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我们如何才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呢?我便和学生一起集思广益,我首先提出了两个选题,一是借鉴《统筹方法》这篇课文学习时间管理,学会做学习计划;二是翻译英文版《科学》课本,体会说明文的写法。学生在我的基础上,自己又提出了一个新方案,即通过采访、下厨,最后做出一本西餐、一本本邦菜制作流程和介绍的菜谱。
第一个时间管理方案,我们的学生学会利用说明文来帮助改善自己的学习,第二个菜谱方案,学生发展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并且自己在写菜谱的过程中也领会了如何写说明文,才能让读者清晰易懂,并在写作过程中锻炼了使用列数字、列表等说明方法。

(三)学生自由分组,教师帮助搭建研究框架。
根据学生自主规划的能力不同,我帮助学生搭建自由度不同的研究框架。如上文所述的菜谱研究小组,自我规划能力很强,小组分工明确,就不带学生做计划。如时间管理研究小组研究能力较弱,我就帮他们做好了一本册子,名叫《我的生命账本》,帮他们建立好了研究结构,阅读书目,并分配好了研究任务。
然而,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小组,所有小组最后都需要上交两份计划,一个是小组研究计划,一个是个人研究计划。计划中包括研究时间,每日研究计划,每日研究成果,终期成果与展示方式这5个要素,以便教师能够方便地管理学生研究进度。

(四)监督执行
我根据小组研究计划和个人研究计划,大概3天检查一次阶段性成果。一般主题教学的作业以2周为一个周期。


(五)评估成果。
通过班级演讲、表演、板报、微信推送、展览等方式宣传学生作品,鼓励学生的研究精神。
其中优秀的作品和演讲被遴选出来,通过公开课、结集出版等方式,表彰孩子们的研究成果。我们的学生曾接待过美国的留学生,给他们上茶艺课,也曾参加过校级公开课,给校长、老师们讲述自己的探索故事。

三、小结
在课堂上需要细化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如何才能让每一个人都充分参与讨论,如何让学生学会探索问题,如何提高他们的文本阅读能力……这一切的一切,都值得我们花费毕生的精力来研究。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的路还很长,不过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仍愿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