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8 新闻晚报
紧邻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新校区,一所15年一贯制的新型国际化双语学校即将开门迎接学生,这就是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与西外投资管理公司合作创办的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外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西外”www.xw.sjedu.cn),该校紧密依托上海外国语大学,秉承上外附中的优秀传统,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教育资源,努力将中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力求使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实现自身潜能及价值,致力于培养中西融汇、在全球舞台有强竞争力的世界公民和社会精英。西外的校训是“求真树人厚德”。
学校创办者中的许多人曾在国内外知名学府学习、工作过,并获得了相应的硕士、博士学位。学校还特邀著名教育专家和著名人士组成了学术顾问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戴炜栋教授担任学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学校创办人之一徐子望先生是世界著名投资集团高盛集团的合伙人、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总校长林敏1982复旦毕业后,分别在卢布尔雅娜大学和英国利兹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新西兰国立怀卡托大学担任过教授、系主任、博导。全国著名课程专家、华师大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指导学校课程规划,上海中学校长、特级校长、特级数学教师唐盛昌先生兼任负责学校教学质量的总学监。
西外总校长林敏博士和同事们认为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批判性地传承人类的文化精粹和先进成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探究创新的能力以及全面发展的素质。西外主张学生不单要学习语文、外语、数学、自然科学、信息技术等传统核心课程,更需要参加各项以培养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主的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及各种课外活动,以此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西外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师资队伍建设、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质量监控、校园文化提升以及拓宽校际交流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营造激励性、多元化的国际教育环境,发挥学校双语教育优势,将由中方和外方校长及师资共同参与管理和教学。学校将面向国内、外同时招生,与国外名校开展师生的交换、交流,引进高质量的国际教育课程项目。
大课程教育
西外,一个用心大气、全面塑造人的地方,一个让孩子自然成长健康、自由发展的学校,一个重视人文教育(liber鄄alarts)、教育一贯制的学校。
———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获得者汤玫捷
西外的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学生全面的、健康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体现了基础课程和校本课程融合、本土课程和国际课程组合、双语课程和英文课程结合、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互补。其中,基础型课程选用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以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参加高一级学校的入学考试。西外校本课程的内容涵盖人文修养、科技探究、艺术审美、健身强魄和综合实践五大部分,充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生参与形式包括限定选修和自主选修两种,体现了共性要求与个体需求的统一。
首先,西外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紧抓基础课程的同时,并没有将小学科列为“二等公民”。西外给语文、数学、外语基础课程以绝对的质量保障(以上海二期课改教材为基础,同时在校本课程开发中酌量引进国外相应的优质原版教学资源,发展双语能力),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拓展课程,戏剧社、辩论队、合唱团、书画社、英语沙龙、时尚运动俱乐部都能尽现学生的风采。
其次,西外一直积极地同欧美一流学校进行友好的沟通与合作。学校还给同学们提供同偏僻山区小朋友认识了解的机会。
最后,学生可能会被安排到大型跨国公司实习;到江浙两省开展野外生存训练。小红帽志愿者活动、绿橄榄和平使者、牵手西部支援希望工程行动、“亲近土地,走进军营”等活动丰富多彩。
中外经典弥香西外
西外校本课程中,中外经典选读系列无疑是西外教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用中、英两种语言,通读东西方的文化经典,穿越时空在文明的海洋里遨游,汲取文化瑰宝,丰富、完善自我。
在中国经典选读中,学生们将“读经读史”,读《三字经》、品《论语》、看《史记》;外国经典选读课程中,学生们将阅读柏拉图的《理想国》、但丁的《神曲》。不仅西方的优秀文明成果,许多亚、非、拉地区的文明也进入西外的中外经典课堂,如印度大师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等等。西外的经典教育也注重每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比如说学生在小学阶段是文章片段的阅读或者老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介绍,到了高中阶段,则是直接接触经典原文,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从小学到高中形成序列化的结构和螺旋上升的趋势,中国经典选读和外国经典选读贯彻各学段始终。文化精粹传承、批判反思内化和自主探究实践三者并重,反映了西外批判吸收、与时俱进、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
有家长可能会担心,学校的经典教育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基础课程的学习。有关教育专家表示,这个没有必要太担心,因为西外的经典教育本来就和基础课程密切联系,是基础课程的延伸和补充。而且,通过多角度、全方位、有选择的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理解中国古文的能力,而且能加强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效果。
学校也注重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品质和能力。通过介绍百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长经历,让学生们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追求;通过开设理财教育等社会型课程,锻炼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管理:“三剑客”开创新天地
荣新民、胡雨芳、张锦堂这三位被称为申城基础教育领域的三剑客汇聚到西外,共同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荣新民:一切为了孩子,为了每个孩子
荣新民校长是原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常务副校长。荣校长曾经留学英国。在教育领域多年的实践中,荣校长一直提倡“一切为了孩子,为了每个孩子”、“知识与文化交融,知识与技能并重,整体与个别结合”的教学理念。
作为高级讲师、英语特级教师、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委员,荣新民校长对外语教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提出,外语类学校不能培养偏科学生,而应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各学科全面发展的英才。他坦言,光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或者只会用笔表达英语的学生,在今后的人才竞争中不占有绝对优势,所以他将在教育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各门学科的平衡发展。
胡雨芳:扎实教育服务学生个人发展
胡雨芳校长是原洋泾中学校长。她输出洋泾的管理人才和管理方式,带动了周围洋泾联合体学校的蓬勃发展。如今,胡校长同样将她的管理风格和教学思想带到了西外,并加以进一步发扬和创新。
胡校长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她眼里,良好的品性是通过教育、传授、塑造、强化和实践活动形成的。胡雨芳校长的理想是“教育要为社会负责,为学生个人发展服务”。她认为,德育就是责任教育,因此提出了让学生到社会上去寻找“责任”,体验“责任”,担负“责任”的主张。
张锦堂:让学生学得快乐、有质量
在杏坛耕耘四十余载、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张锦堂,其丰富的教育人生阅历、灵动的教育智慧以及不断创新的教育管理经验和永往直前的探索精神名闻遐迩。
张锦堂的名字常被和小班化教育联系在一起,因为他率先在上海乃至全国探索和实践小班化教育,成为小班化教育的第一面旗帜,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在西外的办学过程中,张校长将强调:“教会”、“会教”和“学会”、“会学”,构成教师和学生互相结合的统一体活动,以达到最佳结合。其根本点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因而能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我要教孩子“玩出水平”
□郭非燕(西外英语老师、英国CARDIFF大学教育学硕士)
周一:海滩日;周二:攀岩;周三:汽车模型比赛;周四:学做饼干;周五:烧烤晚会。
这是我在英国卡地夫政府青少年服务部工作时,拿到的第一周的活动安排。不谈学习只玩乐,在英国的学校有很多这样被称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地方,给孩子提供可以真正玩的地方和条件。玩,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是适合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活动。在国内做了9年老师的我,在英国体会到了他们把让孩子“玩好”当成一件严肃的工作来做。
在上班前的培训时,培训师就反复强调千万不要成为孩子的领导者:“我们最反对的就是把孩子召集起来说:‘孩子们,大家来看我怎么玩这个游戏,这个游戏应该是这么玩的!’”他主张老师应该成为孩子“玩”的支持者、帮助者、保护者和游戏伙伴。很快,我发现这种教育方式的确可以于鲜活之中挖掘孩子的潜能。
百万教育基金倾心“精英学生”
西外每年提供奖学金给20名有杰出能力和表现的学生。奖学金总额约100万元人民币。为保证奖学金发放的公平、公正性,西外设有专门的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评选和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