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人天地

人物专访:从“剥豆”到“种豆”(图)

2017-01-01

 

终于约到王淼对坐的时候,我手里准备好了一本书,大冰的《乖,摸摸头》,这是促成我想写一些教育人物叙事的动机之一。

我希望,年迈时能够住在一个小农场,有马有狗,养鹰种茶花。

老朋友相濡以沫住在一起,读书种地,酿酒喝普洱茶。

简单的生活呀,触手可及吗?

——《他们最幸福》

我迅速地入境。我们教育人的天性就是“筑梦圆梦”,每一间教室都是梦想的盒子;所以后来我要提笔记录的一些人和故事之前,我都会再问问他们,也问问自己——你还有“梦”吗?

梦想和泪水,往往是甲之熊掌,乙之砒霜。一个小时聊下来,王淼却是丙或丁,她说她没有梦想。

她80年,大我一岁,职位是小学部校长,数据上掌管着西外5000名师生中的一千多人,有梦想的领导两次叫板N次点名叫我写她的故事她的梦,她此刻轻松淡定真诚地坐在我对面,喝着我亲手斟热的椰子粉。她告诉我,她没有梦想,也不希望被写。所以故事到这里显然进入了死胡同。

从头开始。

我按照心理学的套路出牌,滥俗地问了她一下关于父母、原生家庭、初心是什么这些梗,无外乎也就得到了一些基本信息,比如她的父亲是一名商人,有极强的语言能力,早年走南闯北的下海潮里,炼就了一副混在各地方言人等中听不出外地口音的本事,听到这里我自己牵强附会地联想,嗯,好口才靠遗传啊,今日小学部学生朗读演讲戏剧happy 购,这么多维的语言表达课程是不是若干年前机缘巧合,一位商人老爸走南闯北时就已在那个扎辫子的小女孩心中埋下了“因”呢?这段联想我没问她,但是若干年后西外如果有真人情景剧,我想镜头会告诉大家答案。这世上很多事,此一时彼一时,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做老师是她很小的时候就产生的愿望和志向,她要做老师,因为做老师可以有人替她剥毛豆,好多好多一个人怎么剥也剥不完的毛豆。她已经受够了妈妈总是让她负责剥毛豆的事情。

“我小学的老师特别让那时的我羡慕,我们上海人爱吃毛豆,她那时有好多毛豆分给我们学生剥,大家都抢着帮老师做事,那么多豆子,一会儿就剥完了。那是我就想做老师真好,有可爱的学生帮忙,做晚餐可以不用自己剥毛豆。”

如果按照“蝴蝶效应”来分析,今日“校长”与昔日“毛豆”绝对是一个典型案例,王淼的初心还真的成了一个梦,她毕业从教后,上海的教师管理条例已经近乎“完美”了,各个级别的“十准十不准”,似乎没有一条可以让她任课的小学生为她——剥毛豆。唉! 

这丫头倔强,她才是个行者,黄埔、徐汇、长宁、虹口、杨浦、普陀,来到松江西外之前,她换了上海六个区七所学校。估计教育官员轮岗都没她折腾得厉害,平均下来,每所学校大概待个一两年,爱“折腾”的她就会重新寻求新的挑战,每次去一所学校往往是因为她觉得那里有她可以学习的东西,而每一次的离开是因为她觉得学到了想要学习的东西,已经无事可干,也无须再干。每一次离职她也是善始善终,对学生良心交代。她最无法忍受“固化”的思维和束缚,任何形式化的或完成式的教学模式都会让她觉得——要完结了。

写到这里,想起知名作家编辑叶开的女儿乔乔学习三年级的语文课本第七单元48课《智烧敌舰》时,遇到了一道难题。题目要求她回答三国时期最足智多谋的人是谁。因为刚看完《三国演义》彩图本,乔乔欣喜而自信地写下了自己的答案:“孔明和庞统”。这个答案也得到了古典文学博士妈妈的认可。结果当天晚上,孩子就伤心地回来了。语文老师的标准答案是“诸葛亮”。班里有几个男生也看过《三国演义》彩图本,他们问老师,“为什么不能是庞统?”老师回答,在小学阶段答案只能写诸葛亮或周瑜,写孔明也算错。 

在过于“完美”的系统设定里,聪明的只能是诸葛亮,诸葛亮也不能等于孔明。

来了西外之后,王淼在我们这所都市郊野的田园一呆就是7年,她终于不折腾了,她此刻坐在我的对面,和我一唱一和地讲述着毛豆的故事,在各所截然不同的学校里汲取的故事。

我们的倾谈很走心,没有走过浴血而生那一步的女人,很难真正体会“爱”吧,但是王淼对她的学生却出奇地好,非常关爱,而她的关爱很内敛,是给予学生一种可以在以后一直用到的思想和气质,她说爱是一种责任,带着“放松”的心态去尝试和付出,西外教会了她很多。

西外真是一本大书啊,能让一个为了寻找“剥毛豆”般琐碎的自由而折腾的女教师,一驻足就是7年,还成为了中层里最年轻的校长。 

谈谈对你影响最大的人吧,别告诉我是催稿如命的校长。 

确实是他。他是洗脑能力很强的“唐僧”。

“我以前呆过很多学校,林校长开会的风格和那些校长完全不一样。人家校长会告诉我们,下周一我们要做些什么事,几点钟截止要交什么稿子,周二谁谁要来开课,你们必须去听课。就是说我知道我该什么时候去做什么事情。然而我刚来西外的时候,我听了林校的一个会,听完以后我晕乎乎的,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他永远是在讲他的教育理想国,他看的书,他今天又蹦出一个什么新的主意来了。我一直在努力地找他话语当中究竟要我干什么。然后两个小时的会议结束了,我依然不知道我应该做什么,就晕乎乎的回去了。当时我就觉得这个校长很不务实,总是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总是说一些他看到的书当中的片段和读后感。我觉得在小范围里,咱们交流交流可以,这么多老师都坐在那里,他在浪费大家的时间,一周下来大家都很累了,星期五下午还把大家留下来讲这些东西。

然而听着听着,六年听下来,他还在说,我改变了。我觉得他洗脑很成功,从一个一点都不接受他这种开会模式的人,变成了现在我觉得他开会就该说这些东西,要是他每天告诉我几点该干什么,我不习惯。我走过八所学校,他是八个校长里面最爱读书的一个。我开始觉得人是要有点这种理想化的东西,然后慢慢的通过努力去实现它,或许不一定能够真的达到,但一直在接近当中。我原本是抱着混日子的目的进来的,到现在变成小学部的校长,我没有想到过。我想我如果换一所学校,校长不会放心做这样一个决定的。我本身对管理一窍不通,之前也从没有参加过任何校长培训,现在也只是在边受培训边干着,从头到尾唯一让我觉得还拿得出手的,可能就上上课。我没有想到他会把这个重担交到我身上,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对得起他的这份信任。”

这段话语面对《新校长》杂志主编采访时她也真实郑重地讲述过,被记录在了《新校长》2016年7月专刊第22页。

我不是为了凑字数转载,上次访谈的时候我也在场,能让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叙述两次不走样的场景的理由,要么是演员背好了台词,要么是发自内心的真诚。

王淼的叙述显然属于后者,她曾是一个见了校长都绕着走路不理不睬的人,她曾是一个除了她的学生以外什么都不关心得人,学校里的任何新闻、大事小事,统统后知后觉,来了西外之后,王淼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个性,她用她最引以为豪的学科教学能力,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也受到了同事、同行的肯定,她说她花功夫最多的就是语文教学,来到西外,她转变了常规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创设特色阅读体验课程,引入学生的表演,引导学生在戏剧表演中体悟别样的角色、性格、情感、人生;是她,让戏剧走进了西外的课堂;是她,让西外的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到戏剧;是她,将孩子们带上璀璨的舞台,为大家演绎了一出出精彩的剧目;她用心培养学生,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生活,学会生活,用心生活。由最初的《钦差大臣》、《家》到如今的《黎明之前》、《项链》,她一步步让“戏剧”走进了课堂,走进了西外的校园,走进了每个人的心中……

最难能可贵的是她身上有一种正直、诚实、一是一、二十二的公正实在的气质,不仅不会顺着别人杆子爬、看领导脸色行事,而有着一种内在的自尊自强自信。对教育是“不唯上,只唯下(学生)”。

作为西外最年轻的校长,王淼身体力行,站在教育的第一线,她说“吃饭的家伙就是上课,作为老师必须要上课,才能真切地了解到孩子的情况,了解到学校真正的状况,了解老师们的不易。”她很能说,但是更喜欢做,凭着自己的良心做事,她会严格要求老师,但也会尽力关心老师。在这位“暖心”校长的带领下,西外小学部也不断超前发展,先后创设了经典阅读课程、生活数学、绘本英语、生活课程等特色课程,建立了“玖號话剧社”,顺利通过了“Happy GO”市级课题……一个说自己不会当校长的人,却让小学部有声有色,不断前进。

她只想找到能把她的学识、快乐和爱当成“毛豆”剥开分享的地方。很幸运的是,她找到了,给了她这份自由和空间的人一定非同凡类,他是一个在“碎碎念”的同时又“仰望星空”的大行者。

而关于田园和“种豆”的故事,诗人早已播种了预言。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世界上还有什么相遇,比“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更值得珍惜呢?

大冰的书我暂时可以甩开了,我想一些如王淼的老师们,会陆续来到我们西外这块田园,和我们分享他们的故事,我们的故事集,就叫《种豆》。

 

“种豆”留言板

没有学生帮王淼“剥毛豆”,但是有一群可爱的同道者帮她一起把种子播洒在了西外的梦田,我们来管窥一下这些“豆友”的留言——

曹老师:王老师第一眼看上去是一种高冷型,总是浅浅地一笑。实际上,她开心的时候,也会哈哈大笑。她很善良,对小动物特别好,经常去动物收容所领养动物,如果因为工作忙,审核不通过,她会郁闷很久。只要提到那些小动物,她就会两眼放光。在西外排演第一部话剧《钦差大臣》时,王老师只是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那时的她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一个人编剧、排演、指导……当时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有的说她不务正业,有的说她想出风头,也有人说她能创新、有想法,但是她觉得这对学生是真真切切有好处的,能看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所以她就在质疑声中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她的目的就是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该做的事情。

沈老师:来到西外第一年,就与王老师搭班,当时她新接了一个毕业班。当时的校长说,这个班级纪律不是很好,都知道王淼对班级管理很严格,教学要求也很高,所以才将这个班的最后一年交给她来带。王老师嘴上叫着委屈,但是很快就投入到班级工作去。新生军训的半天时间里,班级的纪律状况就已经大为改观。而让王老师焦急的是10月份马上有一次区级研讨公开课需要她来上,新接手的这个班级能有多少水平她自己也不敢保证。到了10月份开完课,松江区教研员给她的评语是“我服了!”短短三个字,王老师对于教学的认真可见一斑。我深深得佩服这个蕴藏着巨大教育热情却又那么瘦小的王老师! 

赵老师:没有见到过这样的校长,很少有校长站在教育第一线,她没有校长室,和老师们一样坐在教师办公室里,她认真教学,她的班级成绩总是遥遥领先。她深入语文教学,不离开阵地,开辟了新的教学模式。毕业多年的学生每年都会来看望她,还有学生家长也经常来看她,可见她对学生全心全意,反过来也受到了学生的爱。她很细心,寒冷的冬至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暖了胃,更暖了大家的心。 

珊珊:实习时记得有一次坐她的车,在她后备箱看到火腿肠,问过她后才得知,原来她为了给路上遇到流浪猫准备的,可见她心地很善良。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师傅,才让我更坚定地留在西外。

邓老师:当和校长一起做撕名牌游戏时,她的表现让我们惊讶,这时候看到的她充满青春活力和孩子气。老师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淼总”,看似玩笑的称呼,其实真切地体现了大家对她的尊重和认可。

王老师:说到校长,印象中一般会想到德高望重英明神武这些词,这个肤白清秀的姑娘完全颠覆了我心目中校长的形象。第一次走进王校的办公室,我被办公室里满墙的剧照给吸引了,王校说她酷爱话剧,话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与其交谈,你会发现她身上没有官场气息,完全就是个邻家女孩儿一样。

高老师:她也是个普通的人,她也会因为班级学生生气,但是她生病从来都不请假,排话剧一连好几个晚上,她从不喊累,在话剧配音室,当我看到她举着话筒的背影时,突然感觉很心疼,那时候她正在发烧,但她依然全程一直站着,不停地配音,帮着孩子举话筒。那个背影让我至今难忘。

2016-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