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人天地

“大课程”与“综合素质评价”:林敏教育随笔41

2016-12-29

 

今天市教科院和市教委专家一行来西外作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调研,一上午的“头脑风暴”,专家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了解西外学校办校十一年来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实践。西外“学生九大板块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手册,学生在行走课程及其他人文,审美,社会,科技等课程的项目式学习和研究报告,创意作品集及各种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案例,都在讨论中成为未来全市初中“综合评价标准”方案的调研内容。

讨论对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可能,评价与课程的关系也成了调趼讨论中被反复提及的话题。在西外这十一年的探索实践中,己深深感受到,课程和课堂是评价的基础,只有不断拓宽课程平台,重构课堂的时空结构和教学模式,让课程和课堂变得更多元更丰富更宽广,让自然,社会,人生都变成教育教学的大舞台,真正的“综合素质评价”才能实实在在落地。“综合素质评价”不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一个概念框架,不能与学校的基本课程分割开来,成为“俩张皮”。“综合素质评价”要贯穿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成为学生全方位立体式的评价,与学业成绩应融为一体,如何学习,怎样学习,知识的建构与应用,结果性与生成性知识的整合,认知,情感,审美,想象,创造,态度,方法,意义,价值观等学生各种能力,素养,品性,都构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

“综合素质评价”如能真正融入到学校育人“大课程”的评价体系中,成为学生评价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外加”的一个“附属物”,甚至变成一个与学校教育教学主过程相脱节的一种额外负担。所以,理想的“综合素质评介”的顶层设计,一定要给学校与学生留下充分的个体选择和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只有基于学校特色,学生个体生长特质的灵动多元,富于一定弹性和包容度的“评价”机制,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较充分和较准确地反映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