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招生信息

敬请关注《新民晚报》B27版《西外,让莘莘学子向往》

2013-08-09

 

西外,为何让莘莘学子向往

 

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外外国语学校这个名字近两年在沪上教育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周末带孩子到西外参观、咨询、报名的络绎不绝,平时到学校参观的学生和家长也不少。最耐人寻味的是,前来报名的家长超过半数的是由在校生学生、家长推荐来的。是什么让西外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是什么让学生和家长有这么大的认同感?让我们走入位于松江大学城的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外外国语学校校园,走进班级,走近学生,共同解析西外教育的内涵。

 

邹婉苓,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外外国语学校初三(1)班学生,松江区中学生作文竞赛初中组一等奖获得者,最近,又被推举为松江区 “推优生”;林文静,“上海市优秀少先队员”、“松江区优秀队长” 松江区“古诗文阅读竞赛”一等奖,“松江区三好学生”;于澜、余尔琪同学的“假期海外英语修学团”心得,登上了《新闻晚报》,余尔琪同学还获得“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三等奖;黄楠同学的绘画作品和作文入选了《金色的太阳—上海小记者成长足迹》一书;在学校运动会上捧回了多个冠军,班级连续两届在校运动会上获得(初中部和高中部)团体总分第一名,以上这些获奖者和荣誉,皆出自同一个班——西外外国语学校初三(1)班。

这是一个体现西外办学特色、令人称道的一个班。成绩优秀、素质全面、团结和谐、师生融洽、文明向上,这是人们对这个班的评价。

好“班长”王翎老师      气质儒雅,一脸的刚毅和友善。说起班主任王翎老师,班上的同学十分敬佩,“王老师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她在教育事业上奉献她的知识和青春,也将爱播散给每一位同学”。这可不是一句空话,每天早起晚归,节假日也不能休息,除去备课、上课,经常可以看到她和学生在一起的身影,忙得连孩子也顾不上管。她个性活泼开朗,很愿意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快乐、经验。她把每一位学生都视作自己的朋友,同学们有烦恼时,她总是及时和同学们谈心,帮助他们调节心态。她开朗、幽默,在同学们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之时,她几句风趣的话语,总能让大家感到轻松,她让同学们感觉到紧张地学习是件有趣的事,要知道,快乐地学习,对初三的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班级象一个强磁场     在王老师的带领下,初三(1)班形成了一个踏实、正气的班委,他们以身作则,热情无私,在学生中间起到了榜样作用,形成了积极向上、充满正气的班风。每周的主题班会,除了班主任精心策划,班委们也都积极出谋划策,选择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在班会上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卫生教育,意志品质教育,为人处世、社会经验教育,怎样提高学习效率,塑造同学健康的人格,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都成了班会的内容。通过组织快乐的“迎新晚会”,富有特色的“节日狂欢”以及其它富有特色的拓展课、社会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增加了班级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政治课上,学习到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环境破坏严重等一系列严峻又急迫需要改观的现状,深深地刺痛了初三(1)班同学的心。于澜同学一句“我们的肩上担着使我国繁荣富强的重担”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共鸣。初三(1)班很快投入了行动,在班长与学习委员的倡导和发起下,全体同学都加入到了“上海水质情况分析调查”活动中。这是一个社会实践项目,由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李琼博士召集和指导,初三(1)班和美国sidwell中学的学生合作研究,每个学生都参与了活动,有的到苏州河取样做实验,有的同学到上海图书馆查阅相关水污染文献,也有同学向从事这方面研究的长辈咨询信息……。结果每个学生都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看到了上海水质现状,明白了作为中学生,更应当力所能及地保护我们国家有限的资源,。

    初三(1)班只是西外众多班级中的一个,在西外,爱心、责任和文化课一样,纳入学生的基本素质,从而促进了文化课的学习,这一点,已得到众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走出西外开放式的弧形大门,回望西外宏伟的建筑群,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未来的新星在这里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