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教育 » 高中国际部

【心语】爱的感悟(一)——我参加的“筑梦”公益活动

2017-09-23 西外小初高双语国际课程部

 

  

播撒一颗希望的种子,在山区开了花。 

每一个山区的小孩,都有一个大梦想! 

今年暑期西外高中国际课程部胡莉莉老师带队的“筑梦”公益活动已经结束,但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故事和感悟却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发酵。难忘的经历总要用文字记录下来,每一笔都那么厚重,那么珍贵。 

 

 稚嫩的脸庞,真可爱呀 

周一,是学生来上学的第一天。大早上我们哆嗦着在冷风中醒来,一切都还是不熟悉的感觉。我们准备迅速布置好混乱的桌椅,以等待着学生的到来。没想到学生们来得太早,在我们快进入整理归纳的步骤时,就已经听到了门外熙熙攘攘的声音了。随后就看到几个洋溢着笑容的稚嫩脸庞从墙边探出来,偷偷并且好奇地张望着。那种无辜单纯的样子,让我发自内心的笑了起来:真可爱啊!看我们不加阻挡,他们才一个个走进来,找到位置坐下,和同学们聊天,帮我们忙。我们迅速地打扫、收拾,尽量把教室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几天下来,被我们布置过的教室焕然一新,在这里,我们的“筑梦之旅”继续着。 

在相互靠近中接受

尽管没吃早饭,但是为了完成我们图书馆的建设,我们中的一些人就已经在刷第二遍墙了。刷完墙后,我们开始踏上了和这里的小朋友们一起的“破冰之旅。这是“筑梦”公益行动的惯例,让我们通过玩耍更快地融入到这群孩子中。起初我只是傻傻的站着,看着几个哥哥身边云集了一大片的孩子,很是羡慕,但偶尔心血来潮想要打羽毛球,那些孩子都害羞的躲在一旁。不过当我们提出玩老鹰抓小鸡,并找到一个肯“吃螃蟹”的人时,孩子们看见人多也纷纷围了过来加入我们。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真是让人心醉。接受其实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我们在试着靠近这群孩子的同时,这群孩子也在试着靠近和接受我们这群来自大城市的大孩子。

给父母的一封信

下午上课,我们让孩子们给父母写一封信,孩子们认真地写着。这些孩子中有很多是留守儿童,他们想要对父母说的话实在太多了。和父母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他们只能通过写信的方式来诉说内心的期盼和思念。这一封封信,饱含着泪水,足以抵“万金”。那我们呢,我们何曾这样表达过对父母的情感?后来再细细阅读这些信时,我更是被那种由天然的情感所铸成的文字所打动。在那些歪歪扭扭的铅笔字迹的背后,是一张张质朴认真的脸庞,是一句句无声的期待,诉说着他们自己,更牵动着我们的心。

家访,是感动也是触动

我的偏头痛伴着家访开始了。这次的家访对象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我们从校门口出发,由几个孩子带着,在村中泥泞不堪的小路上穿行。眼前飘过一座座破旧低矮的土墙房,斑驳的墙面布满了岁月磨蚀的痕迹。

他们的家庭大多都有三个及以上的孩子,孩子年龄都不大;家里仅靠几亩地的收入过活;种的粮食只够孩子们吃,父母还需要出外打零工,补贴家用,交学费。“环堵萧然,家徒四壁”,用这个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我想起了湖南卫视的节目《变形计》,大概就是节目里农村孩子家的样子。不,这里的家比电视上的还要让人难受。你根本想像不到在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还会有这样的“家”,它的每一处破旧都在敲打你的心灵。坐在杂乱的房子里,看着脸上依旧挂满和善笑容的孩子的父母,我的心里涌出一股很奇怪的感觉。是同情吗?也许是。但更多的是无奈和无助,是想要帮助他们更多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什么他们明明已经被生活压榨的一滴不剩却仍旧保留着那份淳朴和乐观呢?

我们离开了最后一家,还是由那几个孩子带路。不知怎的,那条路突然变得很长很长......

“筑梦”不止

一直到现在,那里幽暗脏乱的房屋、那里人们黝黑的皮肤,以及那衬托着笑容的眼角褶皱还经常浮现在我眼前。我忘不了这次“筑梦”之行所带给我的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和触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样的活动,我以后还要继续参加,仅以我的绵薄之力。

(筑梦团队成员  王泽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