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教育 » 初中双语课程

跨学科探究课程 后记 ——我的APP设计

2018-12-27 胡莹莹

 

 

跨学科探究性课程后记:

 距离上次张江高科行走结束已逾两月,西外走过秋天,迎来了冬日。这两个月中,初中双语部的学生们一直在继续做他们的跨学科研究性课题。他们要在行走当天生成的初稿的基础上,丰富APP设计,完善海报,并模拟撰写APP的企划书。

 

说实话,一开始即使是老师都在担忧这个课题的可操作性,担心学生很难完成此项目,因为这个太需要学生的创新意识了。光是想出一个idea就已经很难。当时很多组小圆桌会议都处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之下:

一个idea想出来了,但经过大家联系实际讨论,又否决掉了。

于是思考、生成、否决,再思考、再生成、再否决.....如此循环往复。有意思,越来越像科学研究的过程了。

我们惊讶于学生对这类项目制学习的饱满热情,也感慨他们活跃的思维。最后我们的学生呈现出来的结果令学校的老师乃至塔塔集团的工程师们惊喜不已。

研究性课题理科组的老师们一次又一次地指导学生设计,修改企划书,最终我们挑选了其中的两个优秀设计,并采访了这几个小成员们,和大家分享一下他们的经验:


第一组:温暖的idea

第一组的设计触角伸向了留守孩童和老人,伸向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idea源自一个文静却温暖的小女孩小时候的故事。

组员:居嘉和、刘天祺、程正、吴静芃、唐胤、杨明佳、姚懿文

 

整体APP设计海报

 这一小组的APP设计主题是:I HOME,一款致力于帮助大家解决很多生活问题的设计。I HOME的名字是组员杨明佳同学想出来的,有两层意思:一是我的家,二是我爱我家。I HOME的灵感来源于居嘉和曾经的生活经历:

界面

 在我上小学时,爸爸妈妈是繁忙的上班族,每天早出晚归,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我,还经常出差,短则一天,长则3月,父母十分担心我一个人独自在家,只能带我一起去,可这样会落下了不少功课,所以最终我只得与姥姥在家。当时我就想开发出一款针对留守儿童的智能物互联网软件,这样就可以给孩子更多全面的呵护,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如果不放心孩子独自在家,就可以通过这个软件照顾到孩子,也可以让父母更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

现代儿童因受电子设备的影响,大多自制力差,如果有监控随时检查,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家长可以通过家具互联远程操控家里的电视,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居嘉和的亲身经历催生了这样一个有温度的设计灵感,也难怪idea得到了全组组员的一致认可。这些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的问题。

好多学生认为自己学的很多知识都只能“束之高阁”,也习惯思考问题的时候将自己“束之高阁”。落到生活中,总是成了一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但这几个孩子不一样,他们不仅是生活体验派,更是创造派,从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中“抽丝剥茧”,在我们不知道的时间、地方,他们敏锐地嗅到了某种“可能”。

 

 在他们的想法中,I Home软件可以全方位地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们的想法总是天马行空。尤其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渐渐接触到很多新的事物,对周边的感知也愈渐成熟。好奇心促使很多孩子总是能够在某一瞬间产生一些新的想法。这是他们善于思考的体现。如果及时给予平台,学生就会尝到思考带来的成就感,这将会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思索。

第二组:完美的企划书

理科组的指导老师们发来了好几篇学生的计划书,这组的只一下就牢牢抓住了我们的眼球。几个1213岁的孩子,写出了如此详尽的方案。听说方案的整体设计由陈星池同学一人“操刀”。

他们的APP设计名字叫做“X-computer”。

组员:丁宁、李天一、吴于哲伦、吕金峰、陈星池、刘畅、郑懿轩

X-computer的设计海报

 设计这个APP的想法源于组员们平时的数学课。刚刚接触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二次方程的他们,对这类型方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二次幂简单,再往上就难了。他们想,要是有一个APP可以帮助大家计算三次方、四次方等方程那就好了。在企划书里,他们是这么介绍自己的APP的:

我们的团队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决定设计一种可以帮助上述人员的方程计算APP

Q:为什么选择APP的形式解决这类问题?

AAPP只需轻轻一点,即可下载使用,不需要用户前往商店购买笨重的独立设备,大大提高团队知名度。

Q:本APP的功能是不是仅仅有方程计算?

*A:不,团队为了使APP更大众化,还设计在APP中添加普通计算器和科学计算器功能。

他们APP的计划书非常详细,写了满满好几页纸。

x-computer logo

 单单是目录,他们就撰写得很完整。在撰写企划书之前,陈星池同学上网搜索了很多篇企划书来看,向其学习。

目录

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点就是对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的分析,这组同学也不例外,他们为了证明自己这款APP的合理性,研究了好几种其他的计算方式,并进行了分析:

我们惊叹于他们的细致认真,也为他们快速的学习能力感到欣慰。这是他们第一次做这样的课题,但已经完成得很好了。

 从构想到生成idea,再从海报设计到企划书撰写,我们的学生总是能以专业的态度去对待这次课题研究。也许有的想法看起来稍显幼稚且实际可操作性不高,但是没关系,当他们在思考、在酝酿idea时候,他们已经向研究迈进了很大的一步;当他们在讨论的时候,他们就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被迫接受知识输入的学生了。他们也可以是小组成员的老师,甚至是老师的老师。

这次研究性课题,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毫无疑问锦上添花。他们可以学以致用,可以发现新的课堂上没有的东西。而对于平时表现不够优秀的学生,我们给予了他们充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不催他们,不压着他们,不迫使他们必须出成绩,放开了手,他们反而能给出更好的东西。

秋收冬藏,生之道也,教育之道也。这个冬日,我特别想把学生研究的成果收藏起来,待到春暖花开时,再拿出来供他们细细品尝。除却这两部作品之外,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我们会在以后有机会一一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