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课程 » 教育科研

情景教学的再思考

2019-10-31

 

——林敏教育随笔

 

今天去双语小学部五年级听了一位年轻实习老师的一堂语文课。课文是作家梁晓声关于自己童年经历的一篇回忆。当我坐在教室,拿起课本,随学生一起读着课文,眼眶里就泛起了泪花。前些年也读过梁晓声的作品,这篇文章所描述的母子间为挤钱买书的场景与对话,一下又让自己穿越回到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年代,贫穷但又充满着希望,在生活重压下的父母长辈们,努力为下一代争取最好的生存发展的机会与空间。

 

如何让现在这些在“糖水”中长大的孩子,能理解这篇课文中的场景及蕴含的深层价值与意义。这篇课文所要传递的教育内涵与与教学目标离我们孩子的现有认知状况,是有着很大的距离与落差。

 

如何让孩子们能真正理解这篇课文,感受体验到其中最重要的情感内核,是这堂语文课的重心所在。

 

年轻老师在这堂课中,通过预习环节,布置学生查找那个年代的种种背景资料,课中引领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朗读、分析人物心理、动作以及对话,努力再现课文中人物故事所处时代的氛围背景。这就是情景创设,让孩子们能有种对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共鸣与心理感应。这就是一种认知主体的“移情”效应。也是认知主体在深度学习过程中,通过情感联结,建立起知识、意义与价值的网状纽带。

 

情景创设,是情感生发、重构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没有可感知情景,很难有真正的认知体验。学习不仅是个理智推理反思过程,更是个情景交融、心智合一、情感认知共生共融的过程。当这位年轻老师,让孩子们闭上眼睛,靜静地听着她充满感情的课文中母子间对话的朗读,这些孩子的脑海中与心灵间,一定会出现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场景画面,这些画面便是孩子们理解课文,生成意义、形成价值的最基本的情感铺垫。由情景而生、由情感而发,犹如已故李吉林老师生前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离不开情景建构、情感引领。

2019-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