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课程 » 教育科研

“小组合作”与“个体认知”

2019-11-27

 

——林敏教育随笔

咋天下午听西外初中部吴老师的一堂数学课,整堂课教师讲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大部份时间是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和自我学习。

翻开这堂课的“导学案”,学生对这堂课所学的内容有充分深入的预习,对碰到的难点、疑点也有一定的准备与思考。

全班被分为几个异质小组,在讨论老师布置的几何题时,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同学间集思广益、互帮互助、交流过程自然平和,看得出,小组合作学习,是这个班数学课堂的常态模式。

但每次小组讨论后,都伴随着每个学生的自主解题过程。一个个学生在本子或纸上专注认真地做题,并没有小组讨论时那种“众声喧哗”。

小组合作学习,“兵教兵”的方式确实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很重要的教学方式,但小组学习的最终落脚点,并不是一、俩个优生的“大包大揽”,有时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常常出现优生为学困生直接提供解题思路与正确答案,然后未经个体“加工处理”,直接被“拷贝”到练习本上。这种小组学习,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真正目的。

所以,任何有效的合作学习,一定要在成员间互相切磋启发的过程中,留出时间,让每个认知个体独立去思考、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要通过自己的理解思考,自主地反思老师布置的课堂练习与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个体独立认知过程,是任何有效课堂必须安排好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课堂中,要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千万不能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下,让一小部分学生必须完成的自主学习与独立认知被老师或其他学生包办代替。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要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动脑或动手、反思实践、积极地参与知识的建构,犹如搭积木或拼图游戏,所有的参与者手中都要有自己的“东西”,只有各成员间分享自己的认知成果,通过协作互助配合,才能共同完成预设的任务。在知识构建过程中小组所有成员既独立探索又互动分享,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体俩面”与最佳结构。

 

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好学生要少说慢说最后说,要鼓励学困生与中等生多说早说不怕说。小组合作学习一上来就有优生的正确答案,其实是“认知低效”的结果,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高效‘’是要有各种“试错”与“讨论”、是“众声喧哗”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