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课程 » 教育科研

课堂中的“教”与“学”

2019-12-03

 

——林敏教育随笔

 

听课中,常注意到一个很有趣现象,一些个人学科素养好、基本功扎实、语言表达力强的老师,常会偏向于自己多讲,总会有意无意地将知识内容、解题思路一一娓娓道来,他们总觉得,与其让学生四处碰壁,费时摸索,还不如按着自己设计好的正确无误的认知路径走。下意识中,这些老师认为自己讲得清楚,学生也能听得明白。

 

但也有一些老师,专业素养、口才表达较为一般,课中常会下意识地限定自己的讲解时间,愿意鼓励学生讨论表达分享。有时,也会让课堂沉静无声,给学生思考探索的时间与机会。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俩种不同的教学风格,但细究之下,前者是重“教”而轻“学”,而后者是重“学”而轻“教”。

 

当然,教与学俩者密不可分,课堂中‘’教‘’与‘’学‘’应是交互汇合,融为一体,无‘’教‘’那来‘’学‘’,不‘’学‘’ ‘’教‘’何用!但课堂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内容、更要在过程中学会学习。教的目的是让学生“学”,重“学”是对的。这儿的轻“教”,不是不“教”,而是要更突出“学”字,让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大操场”,而不仅是老师自我展示的“小舞台”。

 

有时看着我们一些颇有风采的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行云流水般地将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解题步骤都滴水不漏地讲不停,课堂中的学生们费劲地跟着老师的讲教与思路往前走。老师很享受自己悦耳动听的讲课声,但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理解程度与认知难疑点却在老师无间隙的“一言堂”中,被悄悄地掩盖和遮闭掉了。

 

半知半解的、不懂装懂的,假学习没参与的学生,都在老师实质上是“自言自语”的“教”中,浪费了课堂中最宝贵的学习时间。

 

所以,课堂的“教”与“学”,一定要以学定教,“学”是起点也是最终“落脚点”。没留给学生共同参与“知识建构”过程的“教”,是低效无意义的。教学的本质是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发展。课堂,不是教师的“喃喃自语”,而是学生们的“众声喧哗”。将课堂还给学生,是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由被动的“倾听者”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