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简介 » 校长随笔

       最近居家办公网上学习,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了解自己孩子一整天的学习生活,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教育问题。

       何谓教育?我们平时的学校教育,常常聚焦学生的学业成绩,关注学生外在规范的养成,上课的纪律秩序、课间跑操的队形队列、晚自修后排队回宿舍的点名……学生的整齐有序、规范划一,是我们教育评价很重要的标准。

       学生的学业成绩、外在规范,确是教育中最能看得见、摸得着,也可量化、能可视化、标准化、一刀切的评价内容。也的确是教育必须要落实到位、努力达成的显性化的重要目标。

       但教育中更有一些隐性化的内涵,常常会被我们在强调外在显性目标的达成度中忽视。比如,当孩子们在缺乏老师或成年人以“监管者”角色出现的情景场合下,他们是否有一种内在自觉的“自控力”,能自发自觉地的调整约束自已的行为规范,认真努力地做实做好每一件事。当网上课堂缺乏线下课堂老师们更直接的那种“监控力”,我们的孩子能否有一种从外在被动地集体“受控”而转化成内在的个体自我的“自控”,从规范约束到自觉参与,从教师的单向掌控到师生双向互动的共同建构,这其实是教育中最关健的“质变”。

       也许,日常教育中对外在规范的反复强调与操练,会慢慢形成习惯,然后又成为孩子们下意识的行为反应。但教育中要着力关注的是,如何将行为习惯内化成更深层次上的素养,而素养的内核是个体的自觉自醒意识。孩子们从被强制的外在规范,到习惯成自然,这一反反复复、循环有序的过程中,如缺乏孩子的自觉意识,也只是外在形式的固化而己。这一过程,要真正具有教育价值与意义,一定要有师生、亲子间各种情感、心灵间的交互共生,一定要有孩子内心意识的“唤醒”与“自省自觉”,不能只靠外在的强制与压力。孩子从外在的集体行为规范约束到个体的自控调整,需要内省的自觉意识,而这个个体化的,有内省反思能力的学生自觉意识的形成,恰恰是我们学校、家庭最应着力下功夫的,也是我们学校全员导师工作“重中之重”的关注点。

教育,其实就是要将外在成人的“监控力”转化成孩子们内在自觉的“自控力”与“内驱力”。

       最近居家办公网上学习,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了解自己孩子一整天的学习生活,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教育问题。

       何谓教育?我们平时的学校教育,常常聚焦学生的学业成绩,关注学生外在规范的养成,上课的纪律秩序、课间跑操的队形队列、晚自修后排队回宿舍的点名……学生的整齐有序、规范划一,是我们教育评价很重要的标准。

学生的学业成绩、外在规范,确是教育中最能看得见、摸得着,也可量化、能可视化、标准化、一刀切的评价内容。也的确是教育必须要落实到位、努力达成的显性化的重要目标。

       但教育中更有一些隐性化的内涵,常常会被我们在强调外在显性目标的达成度中忽视。比如,当孩子们在缺乏老师或成年人以“监管者”角色出现的情景场合下,他们是否有一种内在自觉的“自控力”,能自发自觉地的调整约束自已的行为规范,认真努力地做实做好每一件事。当网上课堂缺乏线下课堂老师们更直接的那种“监控力”,我们的孩子能否有一种从外在被动地集体“受控”而转化成内在的个体自我的“自控”,从规范约束到自觉参与,从教师的单向掌控到师生双向互动的共同建构,这其实是教育中最关健的“质变”。

也许,日常教育中对外在规范的反复强调与操练,会慢慢形成习惯,然后又成为孩子们下意识的行为反应。但教育中要着力关注的是,如何将行为习惯内化成更深层次上的素养,而素养的内核是个体的自觉自醒意识。孩子们从被强制的外在规范,到习惯成自然,这一反反复复、循环有序的过程中,如缺乏孩子的自觉意识,也只是外在形式的固化而己。这一过程,要真正具有教育价值与意义,一定要有师生、亲子间各种情感、心灵间的交互共生,一定要有孩子内心意识的“唤醒”与“自省自觉”,不能只靠外在的强制与压力。孩子从外在的集体行为规范约束到个体的自控调整,需要内省的自觉意识,而这个个体化的,有内省反思能力的学生自觉意识的形成,恰恰是我们学校、家庭最应着力下功夫的,也是我们学校全员导师工作“重中之重”的关注点。

       教育,其实就是要将外在成人的“监控力”转化成孩子们内在自觉的“自控力”与“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