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课程 » 教育科研

“课堂之魅”

2022-09-29

 

——林敏教育随笔

这大半辈子在校园里摸爬滚打,最有感情、也最能让自已激情满怀的场所,还是课堂。课堂的精彩瞬间,是师生、生生心智的碰撞、是知识的流淌、思维的吟唱,身心韵律的跃动,更是每一个课堂主体的生命绽放。

每一次自已参与到课堂师生间的互动,总能感受到师生互为主体的双向“激发”与“赋能”。是在课堂中,有着最适合师生打开心扉、放松心态、全神贯注地参与到知识、认知与素养的生成。

中午参与了西外高中一堂哲学讨论课,魅力十足的课堂,令人回味无穷。

中外师生在这堂课中,从“Media Violence”谈到 “knowledge”、“Action”、“Reality” “Free Will” 、“Free Agent”、“Determinism”、“Authenticity”、“Nature of Violence”……
还有学生细读文本、指出Susan Sontag in her 《Reaing the Pain of Others》实际上是用“Circular arguments” 来论证她的观点。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再是在罗列事实、摆弄知识,而是运用高阶思维,在探究不同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和各种认知范畴间内在联接。

师生在课堂讨论中,理性的论述与感情的叙事,推理的严谨与价值的判断,文本的概念逻辑与诗歌的想象意境,在交流分享中深度融合,每一个参与者的身心都汇入到课堂中的思维境域……

如何让师生们的每堂课、每一次的教学实践,都成为师生、生生间的“脑力激荡”?认知的建构,不仅是一堆知识点的排列组合,更是高层次思维的概念化与结构化,分析、提炼、推理、诘问、联结、整合……
好课堂总是令人如此着迷,教师的眼神、话语、同伴的分享、共勉、自已全身心的浸润与专注,让课堂变成所有参与者的认知与情感的“狂欢”。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好奇、对自已心智进步与完善的追求!……更重要的是,是将课堂中学习的挑战与压力转化成能持续燃烧的内在动力与无尽兴趣。

课堂不能是一个单调无味、少趣缺魅的“灌输”工场。重复而无生机,日复一日的机械式的“知识传授带”,会使课堂失去她应有的“魅力”。

课堂的“魅力”就是课堂的生命所在。无“魅”课堂就是死气沉沉的低效或无效课堂。我们太多的课堂成了“失魅”的课堂,让师生的生命之水在课堂中逐渐干枯断流。

重建课堂之“魅”,是要通过师生转变“自我”,重构再造师生在课堂的“双主体性”。教师的课堂主体性是关健,只有教师在课堂的主体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唤醒。

好课堂之魅,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现,那散发在课堂中不可言说的温馨暖人的助学氛围,那弥漫在教室里人人奋进向上、你争我赶的求知环境,都是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不断地影响感染学生而营造形成的。

这种课堂氛围或环境的生成,首先靠教师的推动,但也少不了学生的主体能动参与。课堂之魅,是要靠师生双主体的共生共建,才会有真实可触的课堂之魅。

让我们师生一齐努力,努力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着令人着迷的无尽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