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简介 » 校长随笔

—林敏教育随笔

 

今天去听了一堂实习老师的英语课。这位青年教师的课,上得很不错,整堂课有着严谨的教学设计、课堂的流程与结构也与学生的认知过程契合相符,学生的学习参与度高,教师的课堂把控力也恰到好处,教与学的节奏也顺畅无碍。

这堂课后在与教师的交流中,我提到了一堂英语好课,要有二个基本特征。

一是要让学生动起来,语言学习,一定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听说读写,动嘴、动耳、动笔、动脑,全身心地参与到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全过程。学生的语言实践与运用,是课堂的主干,教师要精讲,学生要多练,课堂中语言建构的主体是学生。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的,是一个没有压力和负担的语言交流场,一种能自主自如、不怕犯错、有自信的语言表达场景。这个场景的营造,要尽可能接近生活中真实的语境,这就能充分调动学生们身临其境的语言感知和情感思维能力。语言学习的思维逻辑离不开语境中触发的经验感知和情感,所以,语言的思维逻辑与更抽象的数字化的思维逻辑是有着很大的不同。语言学习中的感知情感力是我们在英语课堂中要首先关注和培育的。

二是要替学生搭好语言学习的“脚手架”,语言学习,尤其是外语学习,没有结构化的认知“脚手架”,所要表达的内容就很难呈现为正确的表达方式。语言中的基本要素以及各要素间的组合,是需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训练与实践。也是一个在真实语境中提炼和生成的结构化的语言能力。这个结构化的语言能力,与具体形象的表层语言文本所展示的内容是有区别的。课本中的人物、故事、对话、各种细节只是语言的载体,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这些具体内容的理解、重复、背诵和记忆,而是要通过这些表层文本,语言的载体的感知,深入文本中语言生成的结构元素。每一篇课文中表层的语言呈现,只是让我们能接近真实语境和激发出我们的语言感知情感力的手段与途径。英语学习,不能仅停留在课本教材的具体内容的讲解分析上,要让每一个具体文本中语言要素间的联接,词汇、句型、语法点、修辞手法等融汇贯通,逐渐形成学生们结构化的语言生成的深层能力,由点到面、由表及里,一个个特殊而又具体的语境化的操练会内化升级为语言的内在结构。这就是我们英语教学要达成的最终目标。

好的英语课堂,便是以上二者的有机融合,没有活力四射的真实语境,也不会有语言的感知力(语感),但没有内在结构化的语言生成机制,我们的英语教学,会是散乱而低效。

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中,有时能看到重“语境”而轻“结构”,或重“结构”而“轻语境”,二者间的有机融合也真不是件容易事。

今天这位年轻教师的课,能将语境的创设与结构的生成,作了很好的探索,值得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