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课程

什么是好课?

2024-04-23

 

—林敏教育随笔

经常在听课过程中,问自己,究竟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有时,一堂课犹如一江春水、顺畅无碍,从头至尾,奔流到底,没有曲折疙瘩、意外偶然。教师的预设目标、课堂设计、步骤流程、一气呵成。课堂的教与学似乎是“天衣无缝”地吻合在一起。

 虽然这样的课堂能让教师与观课者都有着一种舒适的满足感,课堂的流畅度及教师与学生认知过程的高度“同一性”也确常常被我们看作是一堂好课的标准。但细究之下,这样的“好课”,似乎缺了点什幺。

 只要解构一下我们的真实学习过程及深层的课堂结构,不难注意到,每个学习个体的认知过程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当一个教师在其课堂教学中,构建起一种高度同一的认知过程,只注重结构的严谨与流程的顺畅,一定会影响、甚至妨碍阻止任何个体的特殊认知发展。

 也许,课堂的结构与流程变得越严谨顺畅无意外,个体学生鲜活多样认知过程的复杂性就越会被消解扼杀。课堂认知的多样性及鲜活度,各种不能被预设及设计结构化的意外、偶然及生成,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及众声喧哗,多角度的视野及不同的认知路径,这些真实鲜活多样的课堂情景才是学生主体真正参与到深度学习过程的特征标志。

也许,这堂课的预设结构会不时地被学习主体众多的个性化反应碰撞而变得”松散不严谨”,教案设计中环环相扣的流程也会因学生个体认知的各种生成而变得迂回曲折,但这种课堂却能让众多学习主体都可以深度参与分享。

 一堂好课,就是要打破教与学那种表面上“天衣无缝”的高度“同一性”和“顺畅度”,要包容和鼓励各种想象、创意及超越预设结构流程的意外偶然,关注每个学习个体认知的特殊性才能让有效学习真正发生,好课,便是去探寻能容纳个体认知多样复杂性却充满活力与张力的课堂。